政府工作报告
| 招商动态 |2017-03-01
——2017年2月21日在朔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刘志宏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我市经济异常艰难、下行触底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砥砺前行、孕育希望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下滑的困难局面,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紧扣市委提出的“两大任务”工作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凝心聚力,强化调度,精准施策,推动经济止跌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下半年好于上半年,为2017年进一步好转奠定坚实基础”的目标。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18亿元,同比增长4.2%,比上半年提高3.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3.1亿元,同比增长2.7%,比上半年提高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9.1亿元,同比下降9.5%,比上半年收窄19.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7.7亿元,同比下降3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1.1亿元,同比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89元,同比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8元,同比增长6.1%。约束性指标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用水量下降幅度,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烟尘、粉尘减排幅度,劣V类水体比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数量等指标均完成年度任务。总体来看,我市经济正在发生一些标志性、转折性、趋势性变化,经济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稳步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回顾过去一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些成绩,是在世界金融危机余波未息、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环境非常不利的形势下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全省能源主导型经济低位徘徊的形势下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在我市经济连续30个月持续下滑、上半年9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全省末位的被动局面下取得的。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省委提出的“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全省创优发展环境和煤炭市场好转的有利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果断而有力的措施;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努力、积极进取,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劲合力。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全市经济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摆脱困境、持续好转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为全市人民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加快发展、拼搏进取提振了信心,增添了动力!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努力促进经济企稳回升。我们深入分析了“十二五”以来我市经济“大起大落”的深层次原因,果断采取了遏制经济继续下滑、保持低位企稳的稳控措施,主要办法是突出抓了“六个发力点”:提高重点工程开工率,帮助优势企业增产增效,科学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促进新建企业投产达效,推动三产服务业提质增效,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特别是紧紧抓住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和优势企业增产增效这两个关键点,在全市上下扎实有效开展了“双200集中帮促”行动。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万名干部入企服务的要求,市县两级共有759名干部深入企业蹲点包扶,先后解决了200多个突出问题,有效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到9月底,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结束了连续39个月负增长,工业经济扭转了连续20个月负增长的态势。行动中对新建未开工的204项重点工程进行了集中攻坚,推动152个项目当年开工。市政府建立了每月“四个调度会”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形势的深入研判,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二)狠抓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非煤产业,从煤以外积极寻找战略突破点。新能源电力产业又有6家风电和光伏电厂建成投产,装机规模为46.8万千瓦,全市新能源电力装机规模达到406万千瓦,排在全省前列。晋北(朔州)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有了新进展,签署了阳煤、国新能源总投资37亿元的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多联产项目合作协议。三元炭素碳纤维、中美新能源现代煤化工中试、韩国爱德林垃圾处理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启动。积极推动新材料、陶瓷、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动汽车等产业发展。非煤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2.5%,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0.8%。旅游业发展也呈现好的势头,旅游业收入完成1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三)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全市组织实施了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完成投资119亿元。保障性住房建成10098套,完成投资30.32亿元。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住房加固7670户,完成投资1.3亿元。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又有1万多农村户籍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市城区继续推进七里河综合治理、“三路四桥”、恢河大桥等35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6亿元。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化,新增绿地面积5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2.6%。进入冬季,围绕解决“脏乱差”问题,组织开展了为期100天的市城区市容市貌整治“五乱”和卫生清洁两个“专项行动”。行动中集中清理整治各类“五乱”问题3000多个,市容市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五城联创”取得了新的成绩,成功创建了全国双拥模范城。
(四)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粮食总产达到25.4亿斤,比上年增长15.5%,成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国家草牧业试验试点和“粮改饲”工作有了新进展,完成耕地种草60万亩。全市奶牛存栏18.7万头,肉羊饲养量591.5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55.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1%。奶牛存栏量、鲜奶产量、肉羊年出栏量、人均畜产品年占有量、农民年人均畜牧业纯收入以及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六项草牧业发展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级各类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了8500多个。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十大脱贫攻坚工程,完成了59个村、22961名贫困人口的减贫任务。
(五)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关闭了7座煤矿,退出了1100万吨产能,为全省作出了贡献;房地产去库存减少存量71.5万平方米。围绕“整合、扩区、改制、调规”四大任务,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工作全面展开,“三化三制”内部改革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接近尾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金融创新有了新突破,市政府搭建了四大融资平台,建立了总规模为200亿元的城市发展基金和经济发展基金,大大增强了政府公共投资能力、财政保障能力和企业融资能力。商事制度改革见到了新的成效,新增各类市场主体近1.2万户。先后组织开展了北京、山东、浙江、重庆、厦门、深圳等点对点的招商引资活动,签约引资项目172个,投资总额达1651亿元。
(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完成新造林17.4万亩。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推进实施了电力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淘汰燃煤小锅炉和黄标车、清洁燃煤替代等重点任务。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治理和地质灾害治理取得新的成效。
(七)高度重视民生和社会事业。在地方可用财力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投入稳步增长。就业创业工作完成了当年目标任务,新增城镇就业21500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完成了并轨,大病保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全民参保登记率达到了96.3%,新农合医保参保率达到了99.4%。教育事业有了新发展,朔城区、山阴县、应县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全市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13828人,达线率41.7%,高出了全省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获得了文化部和财政部授牌。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启动了大西高铁、右平高速等一大批事关民生的重大项目,开通了“朔州号”旅客列车,右玉通用飞机场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城区集中供热体制改革,理顺了政府与企业、运营企业与热源企业、热源企业与热源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扩大了供热面积,提高了服务质量。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与“十二五”期间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下降27%和25%。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工作。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信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震、气象、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弘扬为民务实的优良作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六项具体要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进一步落实了“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全部进入了交易平台。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6件、政协委员提案95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朔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我市经济虽然出现了积极向好的态势,但发展的基础还不牢,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整体上仍处于建市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主要是: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地区生产总值在千亿元左右徘徊,在全省11个地市中排第9位,在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第220位。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一煤独大、一企独大、一股独大”,非煤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都很不充分。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大工程大项目、好工程好项目少,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创新驱动力度不大。四是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够高。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公共服务配套不足。五是经济管理比较粗放。区域管理水平不够高,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煤炭产业的规模与对地方的贡献不相称。六是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仍然存在办事拖拉、互相扯皮、效率不高的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得很不够。少数地方重大项目建设中阻工问题时有发生。七是对外开放水平不够高。近年来引进的新兴产业、先进制造、加工贸易企业不多也不大,资源输出与项目引进很不匹配。这些问题,既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也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勇于面对,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以敢于啃硬骨头的斗争精神,认真加以解决,努力走出朔州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未完待续)
朔州新闻网:把朔州介绍给世界!